一等奖 作者: 李易佶
我问父亲:“我家有没有家训?”
父亲:“我们又不是大户人家,更不是书香世家,哪有什么家训。”
我问道:“那我小时候您教我的那些道理是什么,您不是说阿公阿婆(就是爷爷奶奶)也是这么教您的吗?”
父亲:“那些有的是古代贤人们的言论,像《增广贤文》、《菜根谭》等,字字珠玑,而我们李家的祖辈们在生活中体会到的道理都是些大白话,道理实在,但说出来不算文雅,老人们也是有一茬没一茬的教,一代传一代,家里也没个读书人想起弄成家训之类的东西。”
我开怀一笑:“如此甚好,子嗣易继,家风难传;笔墨易得,明训难求;言辞漫卷,不如躬行,不如就由我来把家里重如金玉的‘大白话’慢慢整理一下吧。”
一
在我刚能记事的时候,我家就搬到了江西街,父母做点小生意,在隔壁张爷爷家租了一间小屋子给我和哥哥当卧室。童年的日子很快乐,在窄窄的街道上肆意奔跑追逐,玩着男孩子都热衷的玩意儿,在周围的茶馆看着那个时代流行的香港电影,直到现在闭上眼仿佛还能感受到那时空气中的味道。直到有一天学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我开始审视自己的周围:自己家做点冰糕雪糕的小买卖,左邻右舍几乎全是喝酒打牌看电影的“茶馆”,然后就是理发店、出租VCD碟子的店子,没有朗朗书声,没有高雅艺术,没有礼仪谦让,隔三差五还有酗酒闹事、洒浑发泼之辈倒在街边,头破血流更是屡见不鲜……我开始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不满,迁怒至父母,责问他们为什么不把家安在学校旁,或者单位上哪些文明的小区里。最开始他们也没说什么,反复责问几次后,母亲只是略带愧意叹叹气。终于有一天,父亲带着我在门口这条破街上转了一圈,又把我带到街尽头宽广的坝子里,让我环视四周,语重心长地说道:“你好生看一看你的居住环境,你身边有花草树木,有飞鸟流水,四周都是绵绵宽广的大山,再往大点,天空、大地,太阳、月亮、星星都是你的邻居,你能不能学习它们的宽广博大,而不是天天关注那些烦杂吵闹的人?居住环境好又能咋?牛粪放在金子堆里还是牛粪,金子放在牛粪堆里还是金子,环境确实能影响人,但最后还是取决于自己,那些从小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人,看起来风光高档,一旦环境变差常常无法忍受甚至学坏更快。如果一个人有品德,有思想,有眼界,即使天天面对赌徒混混,也不会沾染这些恶习,越是艰苦,越磨炼一个人。”在后来的岁月中,我慢慢领会着这些话,面对着乌烟瘴气的“茶馆”20多年后,我至今仍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而那些小时后羡慕的人,也不曾按我想象中的样子过着高雅脱俗的生活。
得句:静躁不缚身,繁尘可筑清凉境;悲欢本无相,巨浪难摇自在舟。
二
农村家庭,家境平平,父母从来不给零花钱,如果特别需要买什么或者学校要让交什么费用了,说清数目,要五块五绝对不会给五块六,于是从来没有随身带钱的习惯。我还清楚记得到大学第一天,我哥(我们两兄弟同校)问我有生活费没有,我说没有,于是他拿了两百块钱给我,那是2010年,我已经寒窗12年了,接过两百块钱时手居然是颤抖的,不是感动,是因为的确没支配过那么多钱。当然,后来才发现两百块钱也花不了多久。父母从不肯乱花钱,唯独在买书这件事上,他们从没吝啬,所以买书看书成为很幸福的事。父亲说,他们那辈人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所以只要和文化学习相关的,他们就是省吃俭用也要尽量提供给我们。他又说:“我们呢,文化水不平(我一直觉得他是想表达“文化水平不高的意思”),学校里能学到的东西毕竟有限,更多时候要自己去书里探索,向古今中外的圣贤学,也要向身边的人虚心学习,不管你再有文化,总有别人懂而你不懂的,只要别人好的东西,哪怕他是个叫花儿也要虚心请教。”所以,热爱阅读、请教他人这两个习惯一直伴随着我,有阵子完全专注于临床医学知识,却感觉自己越来越浮躁烦闷不安,偶然打开抽屉看见里面的《论语》,才豁然明白,有些书,它不会教你专业知识,不会教你怎么赚钱,却可以使你在漫漫人生路上,安心宁神,清澈明亮。
得句:今古圣贤皆是友,擦肩路人亦堪师。
三
从小父母就希望哥哥和我长大后能当医生,理由很简单:农村家庭,没有背景关系,学一门不论外界环境怎样变化都能找到饭碗的技术是最基本的,更何况医务人员造福社会,受人尊敬,祖上几代都没能出个医生,希望就落在了可能考得上大学的我们两兄弟身上。不论是哥哥还是我,从迈入医学大门开始,父亲就不厌其烦地告诫:通常病人都有一种心态,年轻的医生常常意味着知识欠缺、经验不足、粗心大意,所以言行之中可能流露出不信任之感,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对于医生来说,名誉极其重要,同时也能隐性增加患者的信任度,但初出茅庐的医生,不用刻意去强求患者信任自己,更用不着花心思在提升自己的名誉上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摆正心态,在自己的岗位上精益求精,认真对待经过自己诊治的每一个病人,踏踏实实一点一滴积累,名誉、声望、信任都会自然而然在你身上出现,如果一开始就挖空心思想怎么样搏得名誉,反而会离医道越来越远。
其实不管是学医还是从事其他职业,一开始就想获得别人辛苦多年才取得的成就,往往舍本逐末,最终缘木求鱼。大学校园里和现在医院里都有很多玉兰树,春风送暖的时节,玉兰花竞吐芬芳,你看那玉兰花从来不会为了讨人喜欢将花朝下方开放,她既不是蓝田日暖的“玉”,也不是空谷秀萼的“兰”,但质洁似玉、气幽如兰,故而人们将两个极美的意象作为她的名字。
得句:何曾俯首求名誉,非玉非兰自两兼。
如此,慢慢地,也能把家长的“口水话教育”整理成文绉绉的句子:
关于做人和作文的骨气:瘦骨尤能研硬墨,何尝直笔弄曲文?
关于金钱和追求的态度,以金银花作比:岂肯金银迷本色,深秋对月一庭香。
关于待人接物:一理休因人我异,一物未必今昔同。
关于练字,必以精研楷书为基础:不知楷字容天地,枉负十年对砚书。
关于创作,强调积累和灵感:须当腹有千山雪,一遇暖阳化大江。
……
我对父亲说:“以后就可以用这些来教育子孙后代了。”
父亲说:“这个就巴适多了。”
“不过,”我笑笑说道:“那些大白话还是要教的,包括‘牛粪金子’理论,也是可以适当谈谈的嘛,毕竟这才是我们李家原汁原味的家训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