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赫尔曼·黑塞
在世上,最令人畏惧的,恰恰是通往自己的道路。
人并非作为个人而存在,他同时也是独一无二的特殊个体,永远是一个关键而奇妙的点,在这个点上,世界的万千现象纵横交错,充满不可重复的偶然。因此每一个人的故事都是重要的,永恒的,神圣的。
对每一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坚守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歇。
詹姆斯·弗兰科曾言:“我所追求的是一种自我理想映照的生活,在趋向这个目标的旅程中,阅读《德米安》是重要的一步。”
这部小说里,黑塞勾勒出处于心灵困境的少年人的典型——辛克莱,在成长旅程中,他曾困惑于光明与黑暗平行世界的巨大反差,沉溺于谎言的沼泽无法自拔,也曾迷茫颓唐,自我放纵,失去信念和希望。每每当辛克莱即将滑入堕落的深渊,黑塞都化身为灵魂导师德米安,一次又一次引导其走出困境,并借以阐释青年人对个体价值应有的态度。
理想和现实常常不可兼得,到底是为了迎合老师父母的期望而冰封涌动的热血,心如死水地被推着背离所爱,还是听从内心的渴望与呼喊,高蹈远游,不问归途,梦入自己的芙蓉浦?
黑塞的答案是后者。每个人都得为自己而活。
2.《月亮和六便士》
我看到了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
我不想过去,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永恒的现在。
为什么你认为美同沙滩上的石头一样,一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就能随随便便将它拾起来?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里塑造出来。
相比较于黑塞,毛姆的语言更形象通俗化: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月亮则是高贵皎洁的梦想。小说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为基础: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中年辞去安稳高薪的职位,为寻求绘画灵感去塔希提岛上与土著人生活,创作出不朽杰作。
这本书提供了追求内心所爱的最理想模范,即罔顾他人任何指责与嘲讽,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也正如毛姆指出的,主人公的性格极端自私,抛弃家庭与身为人父和丈夫的责任,“一个伟大的人,也是一个惹人嫌的人”。恐怕也只有如此性格的人才能做到不顾一切吧。
3.《无声告白》
伍绮诗
你曾经爱得那么深,怀有那么多的期望,最后却一无所有。
以后的很多年,他们不停地剖析着那个晚上,冥思苦想自己忽略了哪些应该注意的细节,哪些被遗忘的小动作可能改变一切。他们剥皮拆骨,条分缕析,想知道事情是如何发展成这个样子的,却永远无法确定原因。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女主人公玛丽琳结婚后为操持家务不得不放弃成为女医生的梦想,在某次逃离家庭失败后,又转而将期望寄托在女儿莉迪亚身上,强迫其承载本不属于这个年纪的重压,尽管女儿既无天分,又无雄心。莉迪亚最终走向毁灭。
这与多少家庭的现状相似啊?父母用爱的绳索套住我们的脖颈,牵引我们前行,走向他们曾经被命运牵绊探索失败的丛林。
4.《生命的热情何在》
保罗·高更
波斯诗人鲁米:“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匍匐前进,行如蝼蚁?
塔西提是洪水的杰作,在古代的一次大洪水之后,海面上升,淹没了原先的群山,只留下几座山顶兀自露出,和攀附在山顶的珊瑚丛。在面对这片无边无际的海洋时,会让人升起莫名的孤寂之感。
作为高更亲笔写就的塔希提手记,这本书更细腻地刻画了高更的心路历程:从离开繁华巴黎的潦倒困窘,到寻求艺术的宁静欣喜,再到看破世事的豁达悠远,高更用他半生的颠沛流离奏响艺术的绝唱。他所创造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堪称后印象派的巅峰巨著。
高更从未停止思考,也用实际行动追求真正的艺术,而不是混迹于所谓巴黎上流社会,附庸风雅。
5.《质数的孤独》
保罗·乔尔达诺
越长大,越觉得孤独竟是生命的必然,每个人都是质数列中孤单却特别的存在。
选择只是几秒钟的事,然后用余下时间来还债。
哪种比较孤独: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谁也不爱,还是心里爱着一个人,却始终无法向爱靠近?
这是一本描写两个孤独的、与世界隔离的人的成长小说。讲述了两个各自有着痛苦的童年创伤的孤独的年轻人马蒂亚和爱丽丝,在彼此的生命中试图靠近却又不断远离的故事。作者用质数这一数学概念作为孤独意识的隐喻,给读者传达了一种具有独特审美意蕴的孤独感。
6.《秘密》
朗达·拜恩
有人把这本书定位于“心灵鸡汤”,也有人受这本书的影响,让自己的人生得到改变。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回到内容本身,“吸引力法则”却是很多人都认同的规律。如同近两年,很多的文章都在倡导的“你想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先努力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观点一样。其实,说的正是吸引力法则。
“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完成!”你可以把它当作鸡汤,也可以把它当作信念。
只是,你一定要相信,若你真的学会尝试去管理自己的思想,管理自己的情绪、正向的思考问题,正向的表达自己的诉求,保持乐观、欢乐的情绪状态,就真的会有更多欢乐、美好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
我还是愿意相信目前的生活就是过去思想的映现,包括所有美好的事,也包括哪些不如意的事,一切都是由自己而起。
而未来的状态是现在的思想决定的。所以,从现在开始,给自己重新写一个剧本。让我们想要的事物在心中保持绝对的清晰,成为我们心中最想成为的那种人。
7.《漫长的告别》
雷蒙德·钱德勒
私人侦探马洛路遇被人丢弃在停车场的陌生醉鬼,将其带回了家。醉鬼并不老,但满头白发,半边脸上有疤,整过容,尽管落魄之至,仍表现得很有教养。马洛和他成了偶尔一起安静喝酒的朋友。某日一大早,这位绅士酒鬼找到马洛,号称杀了自己的妻子,百万富翁的荡妇女儿,请他帮自己跑路,从而把马洛拖进了一场匪夷所思的漫长告别之中……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交流的故事,是人与人之间自发地相互理解的故事,是人类抱有的美好幻想和它不可避免地引发的深深幻灭的故事。
8.《孤独或类似的东西》
大崎善生
一个与心中的孤独坦诚相对的动人故事。要成长,伤痛就得大一些,伤口就得深一点。你可能没经历过书中的故事,但或许体会过这种孤独,或类似的东西。
我即将读六年级的那个冬天,相依为命的母亲自杀了,世上只剩我孤零零一个人。从此,像把脏衣服扔进洗衣篮一样,我将所有情感和想法都扔进一个笼子,不触碰,不思考。此后十七年间,我努力忘 掉一切,像木偶一样渐渐长大。我躲进怪兽一样巨大的东京悄无声息地生活,但其实失去母亲的巨大痛苦一直都在,从未消失。
二十九岁的一天,心中突然有一个小弹簧跳脱了,我发现自己再也没有东西可以扔进笼子,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剧痛几乎杀死了我。不知过了多久,我在医院的病床上醒来,决心要找出母亲自杀的真相。
转载自:推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