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的梦想,大概就是在风轻云淡的日子,花瓣纷飞的桃花树下,或坐或卧。手边有二三好书相伴,翻开书页,花瓣会悄悄地落在白纸黑字之上。眼睛有点酸了,抬头就能看到天上远远飘着风筝,起起伏伏。风吹过来了,花的香味似有似无。就这样,消磨整个午后。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打发无聊时光,来看一看荐书堂为你带来的十本好书吧。
此书绝对是新年的惊喜,热爱毛姆的人一定不能错过,即便不喜欢,他本人精彩的生活也够人们叹为观止的。起码这书解决了两个疑问,一,他到底是不是同性恋,二,他为什么在英国长期声誉不佳,私生活饱受种种猜测。附带的主要惊喜则是还原了毛姆的婚姻生活,你一定很好奇一个如此睿智的大师会有怎么样的围城历险记。这本书给我的触动就是很想出去旅行,作为一个天赋并不怎么突出的写作者,阅历绝对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如果你想寻找同类型书的话,《我是海明威的巴黎妻子》也是不错的选择。
毛姆的重要作品,看完《毛姆传》后马上买了看了。前一百页老实说并不好看,毛姆非常聚精会神地描绘着19世纪乡绅们迂腐的道德观,要不是这中间他穿插着对文坛的无数看法,恐怕看不下去。有些小说过时很容易,某些世界名著放在今天真是一眼都看不进去,不是你不懂,是故事的核心放到现在已经变成毫无意义的事情。《寻欢作乐》读到后半部分开始无法放下,非常佩服作者构筑故事的本领。所有人都可以描述一个荡妇的故事,天涯有的是极品故事汇,但只有少数人,能把读者的心和脑子,抓到道德高台的另一边。放在今天,仍然是个很棒的故事,只能感慨人类的道德进化太慢了。
对杜鲁门.卡波蒂的小说,我不是太欣赏,比如那本《别的声音,别的房间》,这么说吧,只要看到一个男作家唧唧歪歪开始写小时候的事情,青春期的成长,我就觉得没劲,没意思。不管如何解析童年,都是一场自恋行为。
随笔就不一样了,卡波蒂从第一篇就抓住了我的心,他描写的游艇旅行,明星故事,电影系列,可以说别开生面。下集比上集好看,有一篇他跟随自己的清洁女工去体验一天工作的记录,尤其好看。
对女人最恶毒的男作者,几乎都有同性恋成分,王尔德,毛姆,三岛由纪夫。在他们辱骂女人时,你会觉得这些男人多么直啊。实际上直男根本懒得了解女人,他们只会欣赏,或者不加理睬。
我太喜欢《不道德教育讲座》了,以至于有段时间在iweekly东施效颦了一个,结果最近还是被喊停了,编辑开始叫我去评论当红电视剧和琢磨如何开启桃花运。干我们这行难免有时候也要客串下算命师傅。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篇,是三岛叫男人该狠揍女人的时候,千万别犹豫。特别是女人心思活络想出轨的时候,打一巴掌一般就好了。不道德,但是很好笑。
每当有人说《消失的妻子》多么好看多么惊悚时,我都会从内心发出轻蔑的一笑,算个屁。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不管是《消失的妻子》还是《妻子的沉默》这些电影说白了不过就是无聊的幽闭小说,抓着老公出轨这件事折腾个没完,然后看过的人还要一再说明,这个很高级,很有普世价值。
丝毫没意识到两个女主人公都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才造成了这些故事,一个青少年时期长期被亲哥性侵,一个幼年时起就被塑造成完美的虚拟人物,从小痴迷于坑蒙拐骗。
《革命之路》就不同了,很多年前看过电影,觉得人们怎么可能携手进入这种围城。多年后我还是结婚了,但是看书还是会经常倒吸一口冷气,与其说耶茨描写的是婚姻的绝望,不如说是人性的绝望。
生而为人,对不起了。
很久前买了,一直没看,昨天忽然拿起来,入迷地看了小半本。作者遭遇了一个非常糟糕的摩托车修理铺,随后打算开始写这本书,他说为什么没人认真地对待摩托车修理呢,人们只是把这件事情作为一件可以完全置身事外的事情?
妈的,说得太对了,什么事情研究深入了,都有种禅味。
我讨厌禅,修禅,没完没了的你从哪来往哪去,还有那种人们一提起禅就肃然起敬好像打算改造整个人生的严肃。
但是这本书不严肃,很易读,又挺好笑,所以马上决定看完。
作者是一个出生在英国,生长于美国的印度后裔。故事写得太棒了,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欢印度,讨厌印度人,一说起阿三就有种自鸣得意的民族自豪感。其实印度人对中国看法也一样,更彻底一点,印度是一个跟中国非常相似的国家。这本小说的种种冲突,恰恰有点像当下中国人面临现代社会的冲突。
当然你没准看完了说,像个鬼。
反正我很喜欢这本书,隔断时间会拿出来看一看。
一个朋友前几天出了本东京游记,然后气得要命,底下尽是一些叽叽喳喳问是哪家旅馆,到什么地方吃鱼的庸俗读者,她说,妈的我又不是写攻略,游记懂不懂,游记。
前几天我看一个报告,说中国男性读者几乎没人爱看游记,他们只喜欢看攻略工具书。恕我直言,一味使用攻略的人,不过就是为了省几个钱去做一场别人做过的旅行。这就跟你看到别人穿条新裙子立刻跑上去问淘宝店地址一样,没劲。
《携驴旅行记》是斯蒂文森在19世纪时,买了一只驴,带着一起去旅行的散文作品,他倒是好心地给出了一些建议,不过今天的看客应该也用不上多少,谁会买只驴去旅行啦?
但是书非常好看,妙趣横生,比跟人一起旅行好玩多了。
这本日记让我产生了做一次反消费运动的想法,还记得“一周只花一百块”吗?奥威尔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喜欢程度大大超过毛姆,如果他也能活90多岁,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看的作品,可惜今天,只能在他长达600多页的日记里,再翻翻找找伟人了不起的灵魂闪光点。
他有段时间很尽心尽责地记录了母鸡每天下几只蛋,直到开始打战。
阿,看看男神每天在想点什么,真的挺有意思。
这书有点旧,不知道能不能买到。所谓《欧洲风化史》就是一部《欧洲男女关系进化史》,很有意思对不对?
你能看到几个世纪前男人们是怎么对待女人的,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男人们很流行公开称赞自己的女人或者情妇,从头到尾描绘一遍她们有多美,乳房像两只大苹果,两条腿多么美轮美奂之类。至于妻子或者情妇的品质,则不足挂齿。
喂,这叫什么事?
这书里尽是这样的事……而作者是个19世纪的德国人。
(转载自:荐书堂)